民间故事发布时间:2014-3-21 11:59:12 来源:本站 点击次数:11955
天理良心何在
过去有个叫良心的小孩,父亲死得早,剩下母子俩以打渔过活,生活甚是艰苦。这天,良心拎着渔网去打渔,他用的网是丝网铅坠子。常言说,丝网铅坠子神鬼难躲,把网撒到河里竟然捞上来一条大鲤鱼,遍身通红,良心把鱼兜到家里,他母亲见了非常高兴地说:“上午咱们做鱼吃。”就端个盆把鱼放到里面,拿刀去杀鱼,把鱼拿到手里一看,鱼乱眨巴眼皮,仔细又一看,鱼头上有字,上写“天理”二字,她没有杀,就把鱼放到水缸里养了起来。第二天,良心把卖小鱼的钱买了半口袋粮食放到囤里,可到天明一看,小囤满满的,良心又把粮食卖了一半,下余一半过一天又滚尖冒流,从此良心富了起来。不久,良心就买了宅田、盖了房舍、娶了媳妇。又过了两年,京城皇上的闺女有病,经巫师一算,非吃“天理”不能治好,到处找天理,就是找不到,下了皇榜,谁能找到天理把公主的病治好,就把公主嫁给谁。良心的母亲把良心叫到跟前说:“乖孩子,万岁出皇榜到处找‘天理’,说谁能找到天理给公主吃了,治好了病,就把公主嫁给谁,咱不如把天理献给皇上,你能娶到皇姑,成了驸马,也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,何必娶个农家女。”良心答应了,就去往水缸里逮天理,可一逮怎么也没有“天理”了。这时,巫师又一算,找不到天理,公主的病非吃良心不能好,于是就派兵把良心杀了,摘了心,给公主治好了病。所以,人们一旦遇到冤枉事总是说:“你可要讲天理良心”。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对 诗
很久以前,永城有个县官喜爱作诗、听诗。有时诗兴来了,就叫衙役作诗,作的不好,就要打四十大板子。他作的诗,人家也只要说县太爷的诗作的好,他就非常高兴。他还常在县衙前贴告示,让人作诗。 城西有户人家,兄弟二人,靠种菜为生。这天,老二卖菜来到城里,路过衙门前时,看到告示,想试试,就来到了县衙大堂。这时候的天气太热,县官正在大堂吃西瓜,看到有人前来对诗,就对他说:“你就以吃西瓜为题作首诗吧!”老二想了想,顺口作诗道: 这个西瓜圆溜溜, 黑籽红瓤在里头; 瓜瓤留给老爷吃, 剩下瓜皮往外丢。 县官听了,心里非常高兴,就赏给他一个西瓜。这时,刚好有个渔夫来给县太爷送几只老鳖,县官又对老二说:“你就以这老鳖为题,再作一首。”老二想了想,又作一首: 这个老鳖黑溜溜, 四只爪子一个头; 鳖肉留给老爷吃, 剩下鳖盖药铺收。 县官一听,也不错,就说:“再把这只老鳖送给你吧!”县官来到院里,看见自己的一群小羊,就又说:“你再以羊为题作一首。”老二就又作了一首: 一群小羊白如银, 四只小蹄爱踢人。 早上出去吃青草, 晚上关进羊圈门。 县官刚要说话,老二紧接着往下作道: 太爷留着也无用, 不如送给作诗人。 县官一听,实在不舍得自己的小羊,但又感到没有话说,就只好把一群羊送给了老二,老二高兴地赶着羊回家了。老大看到老二赶了一群羊到家,就问老二怎么回事,老二就把县衙作诗的事说了一遍。不懂如何作诗的老大听后,动了心,第二天也去城里卖菜。来到了县衙见过县太爷后,就要求县官出题作诗,县官坐在大堂上无事,手抚着肚皮说:“你就以本老爷为题,作上一首吧!”老大说: 太爷肚子圆溜溜, 黑籽红瓤在里头。 红瓤留给太爷吃, 剩下肚皮往外丢。 县官一听,非常生气,叫衙役打他四十大板。这时县官太太正好走上堂来,看到老大作诗不好要挨打,怪可怜的,就说:“老爷息怒,可让他再作一首,如作的不好,再打也不迟。”县官听了夫人的话就说:“看夫人讲情的面子,你就以太太为题作一首。”老大刚才眼看要挨打,吓得晕头转向,现在太爷又让作诗,又想起老二的诗来,就指着太太说: 这个老鳖黑溜溜, 四只爪子一个头。 鳖肉留给老爷吃, 剩下鳖盖药铺收。 县官和太太一听大怒,又要打老大的板子,这时县太爷的小姐听说作诗,也来到大堂,一见作诗人要挨打,就上前劝到:“爹爹、母亲,请让作诗人以女儿为题,再作一首,作的好就请免打,作的不好再打也不迟。”县官特别宠爱女儿,听女儿这一讲,就只得说道:“你就以小姐为题再作一诗。”老大吓得要死,听到叫小姐为题再作一首,就迷迷糊糊地作道: 小姐长得白如银, 两只小手爱煞人。 县官、太太、小姐听了心中高兴,脸上有了笑容。老大一看太爷笑了,就大胆地往下作道: 早上出去吃青草, 晚上关进羊圈门。 老爷要她有何用, 不如送给作诗人。 县官听了,暴跳如雷,大喊:“拉下去,打四十大板!”衙役上前将他按倒,重重打了四十大板,老大被打得遍体鳞伤,一拐一拐地回去了。
五个秃子
从前,有一家人,弟兄五个都是秃子,而且都是光棍汉没有结婚。本村有一个妇女,丈夫在外做生意,经常不在家。她和这五个秃子都有作风问题,今个跟这个,明天跟那个。时间一长,她丈夫知道了这件事,家丑不能外扬,他和媳妇商量,要治一治这五个秃子。 有一天,丈夫说出一趟远门做生意,让他媳妇在当天晚上把五个秃子都叫到他家去,他媳妇就一个秃子一个秃子的安排说晚上到她家去。五个秃子互相不知道,以为只叫自己,天黑以前就做好了去的准备。 天刚黑,大秃子就去了,刚说一会话,外面有敲门声,妇女忙对大秃子说:“你先藏起来。不知是谁来了。”说罢大秃子藏在事先准备好的炕洞子里,把盖盖结实后,开开门,见是二秃子。在屋里坐了一小会,三秃子敲门了,妇女把二秃子藏在一个炕洞里,盖结实后,开开门,三秃子进来了。一会四秃子又敲门,妇女又连忙把三秃子藏在一个炕洞里,盖结实后开开门,四秃子就进来了。一会五秃子进来,五秃子进来刚关上门,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。原来是妇女的丈夫,他见五秃子都来了,就叫他媳妇开门。五秃子一听非常害怕,妇女忙把五秃子也藏在同一个炕洞里,盖结实后,开门叫他丈夫进来。他丈夫进来后,见五个秃子都被结结实实地盖在炕洞里了。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柴禾,辣椒放在炕门前烧,连烧加呛。不到天明,五个秃子全被折腾昏死过去了。 妇女想想,天快明了,得把五个秃子扔出去。就到村外看看有没有人,正巧有一个男子,扛着一扛秫秸赶早集卖柴禾。妇女想,把五个秃子卷到秫秸里扔出去不就行了吗?就吆唤卖秫秸的停下。卖秫秸的一听有女人要买柴禾心里就气,赶集卖秫秸,没到集上唻,碰上个妇女,按地方风俗为不吉利。卖秫秸的是个半吊子,心里想,今个你要买秫秸,我问你多要几个钱,你买也得买,不买也得买。他到了妇女跟前说:“你要买得十吊钱”,妇女说:“十吊也可以,你得这样,我给你十吊钱,秫秸我也不要你的,你把俺家里那个秃子扔到外面去。”卖秫秸的说:“行。”背着个大秃子就往外扔去,扔到外面后,回来要钱,妇女说:“你怎么没扔掉,这不还在这里睡着唻!”卖秫秸的一看,果然见一个秃子在地上睡着,他还真以为是刚才的那个秃子呢,背起二秃子就走。把二秃子扔掉后,回来一看,见还有个秃子在地上睡着。卖柴禾的心想,他咋又回来啦,这回我把他撂远一点。背起三秃子就走。回来一看,见四秃子在地上睡着,心想麻烦啦,他咋又回来了,这一回我把他扔到河里去,看他还能回来不。卖柴禾的二话不说,背起四秃子就走啦。无巧不成书,因为五秃子离火炕门太近,烧死以后,身上也着了,被妇女用盆水泼的挺湿。卖柴禾的扔罢四秃子回来一看,见五秃子浑身挺湿睡在地上。心想,我把他扔到河里了,他怎么又回来了,这一回我狠狠地摔他一下,看他还能回来不。想罢背起五秃子就走,村西不多远,有一座烧砖的窑,卖柴禾的想,我从窑顶上把你摔下去,看你还能回来不。把五秃子从窑顶上摔下去啦。正巧,有一个外地的秃子赶早集,正在窑里解手唻,忽听身后一声响,扭头一看,见是一个死尸,吓得他扭身就跑。卖柴禾的一看,自己不但没把秃子摔死而且还跑了,随后就追。秃子一看后边有人追,跑里更快了。卖柴禾的追了几里地也没有追上,心想,这个秃子我背了五趟了,淹也没淹死他,摔也没摔死他,我要是去问她要钱,那个妇女要是在叫我背秃子,沾着我不就麻烦了吗?这十吊钱我也不要了,赶快赶集去吧!
白搭四斗谷
从前,太丘有一个人叫秦二,外号老财迷。这个人时刻都想着外财,做梦都在拾东西,总想借外财发富。多少年来由于不勤俭,一直没有富,日子过得平平淡淡。 一天,他用二斗谷请一位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卦,说最近将有发财的机会,他真给喝了蜜的一样,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。 这天,他借了邻居一张犁子犁地,天不亮就下地,正在犁的高兴之时,忽的眼前一亮,一个东西落在犁子后面。他心里一振,想到一定是发财机会到了。赶紧停下农活,摘下罗盘。慢慢地来到发亮的东西跟前,嘴里象念咒语一样:“是金是银归我老秦。”只听当啷一声,把一个东西打的粉碎,原来犁地时不小心把犁铧锛坏了。这时,只见他象霜打的茄子叶,头也抬不起来了,只好收拾收拾回家。 回家后,卖了家里仅有的二斗谷才算赔上犁面。打那以后,有人说起那事,他总是满脸羞愧的说:“老秦没有福,白搭四斗谷。”
好心人
从前,永城北部有个村子,住的尽是穷人,被人们称为“穷人村”。王小二是这个村子里最穷的人,但他心肠最好,爱帮助别人。 一天,从外地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。王小二躬身向其请教:“老爷爷,我为什么恁穷?”老头不知怎么回答才是,待了一会,老头诚心地对他说:“你一直往东走,在太阳出来的地方有个聪明人,他会告诉你为什么穷。” 王小二听了老头的话,带着一张弓、一束箭和一些干粮离开村子,去找聪明人。王小二走了一天,晚上住在一个老大娘家里。老大娘有个女儿长得十分俊俏,心眼也好,但却是个哑巴,此刻下地挖野菜还未回来。老大娘听说王小二要去找聪明人,就托他顺便问一下,她的女儿为啥不会说话。 小二记住老大娘的话,又一直往东走。一天,太阳热得象下了火一样,晒得小二发渴。小二看路旁有棵桃树,叶子长得又密又大。他爬上去,满心想找到个桃子吃,可是,找来找去却连一个也没找到。 “小伙子,我已经两年没开花了,哪儿来桃子给你吃呢?”桃树伤心地对小二说。小二见桃树哭泣,忙说:“别哭了,我要找到聪明人后,一定帮你问问。”说完小二走了,走着走着,小二来到一条大河边,河里的水快干了,一个大乌龟躺在河里,喘着气叹息着。乌龟看见小二忙问:“小伙子,你上哪里去?”小二告诉乌龟要去找聪明人。乌龟就托小二代它问一下,它为什么没有水喝? 小二记住乌龟的话,又一直往东走。 小二记不清已经翻过了多少高山,走过了多少日子,衣服被荆棘撕破了,手脚都受了伤。后来,终于在一个明朗的正午,小二找到了聪明人。聪明人住的地方,遍地开着奇异的花,果子也结的满树满树的,凤凰呀、白鹤呀、锦鸡呀等珍禽异鸟到处乱飞。这里的百姓都戴着珍珠、玛瑙,穿得奇装异服,象过节一样,路上的行人排成队伍,他们和小二一样都是从远方来找聪明人的。 小二排进了行列,一个接一个地走到聪明人面前。但是,聪明人说:“每人只准问三件事。”小二难住了,怎么办?大姑娘不会说话,桃树不结果,乌龟没水喝,自己为什么这样穷,这四件事,到底去掉哪一件?小二想了想,好吧,就去掉自己的事吧。只问了三件,聪明人对小二说:“大姑娘见自己的亲丈夫就会说话;桃树左边有一缸金子,右边有一缸银子,帮它挖出金银,它就会开花结果;乌龟的水被火龙喝了,只要有人帮它杀死火龙,它就会有水喝。” 小二紧紧记住了聪明人的话。又往回家的路上走,小二回到河边,乌龟已经渴死了,小二心里很难过,决心去杀死火龙。他带着弓箭,沿着河往上走,在一个大湖里找到火龙。小二一见火龙,一箭把火龙射死了。小二挖开湖,让湖水流到乌龟存身的地方,乌龟浸在清凉的水里慢慢地苏醒过来。小二很高兴,乌龟感谢小二,送给小二一颗珠子,对小二说:“这珠子叫夜明珠,夜里会发光,能照着你做活。”小二把珠子放在怀里,又往前走,到桃树左边挖出一缸金,右边挖出一缸银。又继续往前走,小二来到大娘家,一看见姑娘,姑娘就喊起来,“娘,那个找聪明的小伙子回来啦!”老大娘第一次听到女儿说话,高兴得要命,连忙跑出来迎接小二,小二把聪明人的话告诉了老大娘。老大娘满心欢喜地说:“呶,我的女儿就嫁给你了。” 小二、大姑娘、老大娘,一起回到小二的家。村里的人都来迎接他,小二高兴地分给大家金银,又把夜明珠挂在大树上,让它放光,给大家照明做活。从此,村里的人不再穷了,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不见黄娥不死心
从前,书案北面的黄庄黄员外有一女儿名叫黄娥,年方十八岁,长得如花似玉,非常出众,她整天在后园里观花、绣花,很少出门,人们也很少看见过她,有许多人想见她可就是没有机会。 有一天,黄娥让丫环到书案街上去买花线。丫环看到街上围着一大片人,走近一看是一个瞎子拉弦子,曲调非常优美,很多人都在围着听。丫环听了一会后,买了花线回到黄庄,就把在街上所听所看到的向黄娥说了一遍。黄娥让员外派人把瞎子请到黄家,黄员外用美酒好菜招待了一番。瞎子吃饱喝足就开始拉弦子给黄娥听,一连拉了三天才满足黄娥的要求。第四天瞎子又回到了书案街上,有不少人问瞎子:“你见到黄娥吗?”瞎子说:“我没有见到。”人们又说:“多好的机会,没有见到黄娥太可惜了,太可惜了。人家想见黄娥就是没有机会,你有这么好的机会又不能看见太亏了。”瞎子听人家这么一说,就更加苦恼自己的眼看不见,恼在心里,不吃不喝仅三天的工夫就饿死了。瞎子是个无依无靠以拉弦为生的讨饭人,死了,街上几个人就把他拉到书案西南荒郊给软埋了。瞎子被埋上第二天就被几条大狗扒出来吃了,吃的就剩下一个心,这个心在地面上经风吹日晒变成紫红颜色,硬的象腊一样了,在地面上滚来滚去,最后就滚到了大路边。这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公子,在路上看见瞎子的心在路旁滚,公子好奇不知是什么东西,就捡起来拿在手里用小刀刻了几下,公子看到颜色好又能刻动,公子玩心又大,就用小刀把瞎子的心刻成一个迎风就发出响音的玩具,响声就像瞎子拉的弦声一样优美动听。公子由于玩耍误了考期没有中举,回来又路过书案街上,小响迎风发出瞎子拉的弦子声,有人说瞎子没有死,又活了。黄娥的丫环来到街上一看是一位公子玩的小响发出动人的曲调,丫环把此事给黄娥说了一遍,黄娥也想听一听,就让员外派人把公子请来。公子来到黄家拿出小响迎风放在桌上,发出动听的曲调,黄娥一听非常喜爱,来到小响跟前一看是一块人心,小响一看是黄娥来听他的曲子,顿时心花怒放,却“呼”的一声巨响再也不响了,成了一块死心。从此,传出了是瞎子不见黄娥不死心。后来,人们把话说白了,就说成了是不见黄河不死心,实应为不见黄娥不死心。
你还不得我来
过去,永城市有个叫孙轱辘子的人,他爹是个大官,他是个大财主。没有功名,后来他儿子得中了头名状元,仪仗威严的返回家乡。一次,孙轱辘子和儿子因为一件事发生了争吵。儿子不屑的说他:“你看你那样。”他就讥笑的回敬说:“我的样咋了?你还不得我唻,你的爹不如我的爹,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。”儿子听了哭笑不得。
憨瓜学精
王庄有一个憨瓜,订好婚还没有成亲,后来女方知道是个憨瓜,要罢亲。没办法,他爹说拿钱让他到外地学精去了。这天,憨瓜走着走着,碰到四个赶考的举子,走着作着诗,说着笑话。有一举子说:“一鸟进林,百鸟不语。”憨瓜在后边听见了,忙走上前问:“你刚才说的啥来?”那举子说:“你问我说啥干啥?”憨瓜说:“你给我说我给你十两银子。”举子一听,给他又说了一遍:“一鸟进林,百鸟不语。”憨瓜听了记住了。又跟着四位举子走,走到一个水塘沿,有一举子说:“一坑好水没有鱼。”憨瓜说:“别走,你说的啥,给我说我给你钱。”那举子又给他说了,憨瓜记住了。又跟着举子走,见一坑水,水里有几条小鱼欢蹦,一举子忙说:“一河好鱼没有网捉。”憨瓜在后听着了,又拿钱学了。记住了又走见有一沟,沟上有一木横在上面,一举子说:“双木桥好走,独木桥难沿。”憨瓜也记住下了。几天后举子们没考上分手走了,憨瓜也跟着走了。分手时,有一举子说:“州里不见府里等吧。”憨瓜听了,又拿出十两银子学会记住回家了。到家后,爹问学会了吗?憨瓜说:“学会了。”他爹说:“学会了那好,明天到亲家认亲去。”到了亲家,摆了酒席,找了很多陪客。憨瓜一进屋,一看很多陪客见他来了都不说话了。憨瓜就说:“一鸟进林,百鸟不语。”众人听了,齐声说不憨,忙吩咐人倒茶。倒茶后,陪客都放了茶果,有意不给他放,憨瓜一看说:“一塘好水没有鱼。”陪客听了,赶紧给他放上茶果。憨瓜又说:“一坑好鱼没有网捉。”众人听了又赶紧拿筷子,有意给他一根,憨瓜说:“双木桥好走,独木桥难沿。”陪客又忙给他一根。憨瓜吃喝完毕要走,众人送他,走到路口,憨瓜说:“别送了,州里不见府里等吧。”众人一听说:“这不是很精吗?不能罢婚。”没过多久结婚了。这天家里喂的头牛死了,妻子哭得死去活来,憨瓜也不知咋好,就听他爹说:“儿媳,别哭了,改明咱再买一头。”憨瓜一听,又记住了。过了几天,岳父死了,叫憨瓜去吊丧,憨瓜妻子套上车去了,到地方一看家人都正哭着呢。憨瓜上前劝岳母说:“儿媳,别哭了,改明咱再买一头。”家人听了,把憨瓜打了一顿。憨瓜回家后恼怒的对他爹吼道:“你就是个憨瓜,不然,我按你的话说也不会挨打”。
报 应
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妇女对婆婆极为不孝,轻则骂、重则打,其丈夫怕老婆,也不敢过问,只好忍气吞声。 这天,泼妇备好厚礼,要走娘家。一大早,就叫丈夫套马车。她在装篮子时不小心掉下两个馒头,正巧落在尿罐里。泼妇又心疼又气恼,从尿罐里捞起俩馒头冲洗后对丈夫说:“这俩馒头送给您娘吃吧。锅里有汤,今早就别叫老东西做饭了。”为了表达她的孝心,还亲自跑到婆婆那里,把话说了一遍,就与丈夫上路了。 走到半路,忽然从空中飘下一张布条来,正落在篮子里。泼妇拿起来对赶车的丈夫说:“你看这纸条上写的是啥?”丈夫摇摇头说:“我不识字,扔掉算了。”泼妇说:“别扔,到娘家让俺爹看看,他老人家有大学问,说不定上面写的是吉祥征兆,麒麟送子。”心中十分高兴,又说又笑,还哼起小调来。 进了娘家门,就叫爹看布条上的字。老头一看,大惊失色,忙说:“快走,快走,赶紧回去吧,我也不管你们吃了,快了能到家,慢了,恐怕连家都到不了!”二人闻听,吓得惊慌失措,一再追问为什么?老头对女儿说:“都是你造的罪孽,你给我说在家待你公婆啥样?说实话,你已死到临头了!”女儿一听,连忙跪在地上说:“我对婆婆不孝顺……”她把自己所作所为和今早的事统统说了出来。“爹,您看怎么办?那纸条上写的到底是啥?”老头说:“经常打骂婆婆,还给婆婆吃尿馒头,大逆不道,五雷轰顶,你想活命,还须你婆婆开恩。救你性命,去,去,去,赶快滚回去!”泼妇已吓得魂飞魄散,被丈夫架上车,拉起来就往家跑。 到家见了婆婆,赶紧向婆婆请罪,老婆婆听了缘由后说道:“怪不得你今个恁孝顺恁行好,我咋说吃馒头时有股怪味,你作到头了!天要报应,我怎救你。”泼妇趴在婆婆身上,又哭又求。这时天空已响起炸雷,儿媳还是搂着婆婆的脖子不放。婆婆被她哭动了菩萨心肠,紧紧的抱着儿媳,唯恐其被五雷轰顶。这时,外面天空炸雷连响,天龙急得乱叫唤,抓吧怕抓了老太婆,抓错了人,又犯天规。不抓吧,错过机会得等十二年,龙也急得没办法,大约过了半个时辰,雷消雨住乌云散去。 从此以后,泼妇改邪归正,在也不赶忤逆婆婆了,全家人日子越过越好。
公叶长知鸟音
从前有个叫公叶长的农民,他能懂鸟声,知道鸟叫的什么意思,后来很多鸟都和公叶长交上了朋友。 一天,有只乌鸦看见南山上死了一只绵羊,它马上飞过来对公叶长说:“公叶长、公叶长,南山死头大绵羊,你吃肉,我吃肠。”一连叫几遍,公叶长听罢,一溜小跑到南山一看,果然有只死绵羊。他把羊背回家吃了肉,肠子也没有给乌鸦留下,乌鸦很生气,认为公叶长不守信用,得想办法教训教训他。这一天,天刚亮,乌鸦又飞到南山,飞呀!飞呀!忽然发现一个死人躺在那里。这时乌鸦来了,它很快飞来对公叶长说:“公叶长、公叶长,南山死只野山羊,你吃肉,我吃肠。”公叶长一听,当即就往南山跑。他刚到山上,就看前面围着一片人。公叶长慌了,老远边跑边喊:“别动,是我打死的。”地保正愁着无法交差,一听是他打死的,随即把铁锁链锁在公叶长的脖子上。公叶长一看是个死人,知道坏了。连忙分辩道:“他不是我打死的。”地保说:“你刚才自己承认是你打死的,现在又不承认了,不行,走!跟我见官去。”这时公叶长后悔莫及,哑巴吃黄连,有话难言。地保把公叶长带到县衙。知县问道:“公叶长,你怎么把人打死的?从实招来,免得受皮肉之苦。”公叶长说:“大人在上,那不是小人打死的。”遂把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。知县听罢说:“那好,把公叶长押下去。”这时,知县扶案沉思片刻,正无计可施时,忽见一只紫燕飞进屋来,喂梁上的小燕,嘴里呢喃呢喃叫个不停。知县一看,心中有了数,遂叫衙役把燕窝掏出来。他一面把小燕子锁在抽斗里,一面差人把公叶长押来。对公叶长问道:“你即知鸟声,这紫燕叫的什么?”公叶长一听答道:“吱喽喽、吱喽喽,县老爷不该把我的小孩锁在抽斗里。”知县一听,知道公叶长确实知鸟声,遂教训道:“今后不论做何事,都要言而有信,不能失信撒谎,回去吧。”公叶长扣头谢恩,从此以后,再也不敢撒谎了。
金马驹子送赌徒
从前,在酂城东南萧楼有一姓萧的赌徒,经常来酂城赌博,一睹就是一整天,半夜方归。这一日,他又赌至深夜,囊中之钱尽都输光,无精打采地出城回家,行至城东南角,见一匹马驹站在道旁。赌徒此时正是筋疲力尽,心想:何不骑它一程,遂蹑手蹑脚凑至跟前翻身上马,那马竟一动不动,等他在背上坐稳,撒开四蹄一溜小跑直奔萧楼。待行至村头,马一扬身子将他掀翻在地回头便跑。日复一日,每应如此,那马驹总是送他回家,便又往回跑。这样过了一个多月,赌徒心中犯疑:这是谁家的马驹,半夜跑出,天天等着送我?莫不是传说中的金马驹子出世了,也该我老萧家福星高照,我何不想法将它弄死,如是金马驹子活该我该发个大财,即便不是金马驹子,杀了肉卖钱也能赌上几天。心思已定,第二天他又去酂城假装赌徒,到木匠铺借来利斧一把,吃饱喝足,待到半夜以后回家,照旧又骑上了马驹。到快接近庄头时,他悄悄地从怀中取出利斧,照马头狠命砍去。由于心慌手颤,加之马一偏头,仅砍下一点马耳朵尖子。当时,马驹子疼痛受惊,“咴”的一声把他掀下马来掉头便跑,一眨眼就无影无踪了。这次从马上摔下来比以往摔的都狠,只觉右腿疼痛难忍,想站站不起来,欲爬爬不动,只疼得呲牙咧嘴,哭爹喊娘,惊动了乡邻。大家打着灯笼火把来寻,发现地上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马耳朵尖子,可是赌徒却摔断了右腿。大伙把他抬回去,卖掉那块金子,抓药治腿,结果钱花完了,腿却越治越恶化,不久便一命呜呼了。 从此,萧楼的人再也没有敢赌博和贪占小便宜的了。
张家女智护夜明珠
南京有个鬼化壶,北京有个画饱如,是两个远近闻名的大骗子。江南有个小张庄,住着张明让,他有两千颗夜明珠。鬼化壶、画饱如两个骗子都想骗他的夜明珠。这天他俩都去了。到了张明让家一看,大门紧闭着,他俩一齐上前叫门:“有人吗?”当时,张员外不在家,闺女在家,慌忙迎了出去,一看两个生人贼头贼脑的,心想不可能是好人。鬼、画二人问:“你爹在家吗?”“没有!”“干啥去了?”“在东地看露水接种呢。”他俩一听,露水咋能接种呢?这不是骂咱吗?一气灰溜溜的走了,走到庄前,连累加饿上气不接下气,就坐到树下凉快。他俩刚坐下,就看从南边大路上来一个化缘的老和尚。老和尚来到树下,见鬼、画二人愁眉不展,气喘吁吁,就问:“二位施主,在此为何发愁。”鬼、画二人一见这和尚忙说:“张庄张员外的闺女真厉害,俺俩没说过她,叫她骂了一顿,不信你去试试。”和尚听了说:“我走南闯北啥人没见过,一个黄毛丫头又能怎么着我,我去试试。”说罢直对张家去了。来到门前就叫门:“有人吗?”张家一听有人来,开门一看是一个老和尚。和尚问:“你爹干啥去了?”“俺爹在南地看驴和牛对头呢。”和尚一听说:“驴没角能对头吗?”张家女一听忙说:“没有角不能用秃头碰吗?”一句话说得和尚灰溜溜的走了。和尚来到树下,就把前后挨骂的事说了一遍。正说着从东边来一个挑小货郎担的老头,老头来到树下,问三位在这里干啥呢,和尚一看,忙把刚才的事说给老头听。老头一听,说:“这有何难,我捂住半个嘴也说过她了,拿纸来把我的嘴捂半个,我去试试看。”说罢贴了半个嘴去了。老头来到张员外家,叫开门后,问:“家里有人吗?”张家女又迎了出来,小老头问:“你爹在家吗?”“没有!”“干啥去了?”“在锅台上犁地呢。”小老头一听笑了说:“那牲口不屙你一锅吗?”张家女说:“捂住屁股咋能屙锅里呢。”一句话把小老头气跑了。
巧骂二才子
从前,有一个秀才、一个举人,他俩是当地的才子。一天他俩在树下乘凉,看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村妇。举人说:“我举人长得人人爱,谁若跟了我,家里银钱花不败。”秀才说:“我秀才长得人人爱,谁要跟了我,有吃有喝福长在。”村妇听了此话说道:“我农妇怀里有俩奶,喂我俩乖乖,一个长大中举人,一个长大成秀才。”一句话对的举人和秀才目瞪口呆,拔腿而去。
民妇巧对坏郎中
也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,有个郎中,开了个药铺,他自认为自己医理高深,总想显露一番。 一天,一个村妇赶集走到铺前,这个妇女是个麻子,又涂一脸粉。郎中想拿这女子开开心,说道:“黑白二丑天花粉。”这女子一听知道郎中在嘲弄自己,就有意往药铺门前一站。问道:“先生,贵处可有鳖板龟甲大夫皮。”郎中听后一时羞容满面,闭口无言。
村妇巧对僧举秀
有一个年轻的村妇,晌午头擓着篮子去给田间干活的丈夫送饭,她来到桥头下,坐下歇歇,这时旁边有三个人也在乘凉。 这三个人分别是秀才、举人和和尚。他三个眼滴溜溜地看着村妇的篮子,眨也不眨,这时一阵风吹过,盖篮子的手巾被风刮动,露出烙馍、黄瓜菜,秀才、举人和和尚一看,立即就馋涎欲滴了。 秀才咽了口唾沫,说到:“有水也念清,无水也念青,去水添树变为情,情情玲玲人人爱,我想吃大嫂的烙馍黄瓜菜。” 举人也随口接道:“有口也念和,无口也念禾,去口添斗变为科;科科玲玲人人爱,我想吃大嫂的烙馍黄瓜菜。” 老和尚也随口作道:“有土也念增,无土也念曾,去土添人便为僧,僧僧玲玲人人爱,我想吃大嫂的烙馍黄瓜菜。” 村妇一听很恼火,也随口作了一首:“有木无木都念桥(乔),去木添女便为娇,娇娇玲玲人人爱;我怀里揣着两大块,你们每人吃两口,省下烙馍黄瓜菜。” 秀才、举人、和尚讨个没趣,反被村妇骂了,连忙灰溜溜地走了。
(责编:管理员)
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:0370—2718365 邮箱:yclsw163@163.com
分享按钮
Copyright © 2012 by yclsw.org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4004675号-1 |